看台|全运盛会谱写融合新篇章,体育荣耀照亮
- 编辑:admin -看台|全运盛会谱写融合新篇章,体育荣耀照亮
新华社深圳11月21日电(记者丁文贤徐世豪田宇)以星辰大海为背景,21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落下帷幕。
12天来,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运动员齐聚大湾区,追梦、筑辉煌。他们在体育强国建设的伟大画卷中表达了新时代的努力。
首次联合主办全运会的粤港澳,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引下,交出了一份独特的“湾区答卷”,清晰展现了中国现代化风采的多方面。
这是11月21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陈亦辰摄
——勇气与汗水相结合,努力成就梦想,14000余名运动员参加四年一度的盛会,在竞技舞台上登顶,在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又一个辉煌的篇章。
我们以极高的决心进行切割。本届赛事创造了超过8项世界纪录、5项青少年世界纪录、13项亚洲纪录。全运会经常出现“奥运级”比赛,乒乓球、跳水比赛“神仙打架”,港澳运动员创历史最好成绩。年轻人正展露出远大志向,张占硕、于子弟等泳坛“后浪”正在奋勇向前。 “小妹妹”陈玉洁实现短跑“双冠”;英雄未晚,巩立姣连续五年夺得女子铅球冠军,举重名将石智勇告别战登顶。
我们被超越胜败的体育精神所感动。人们不会忘记,澳门女排,组成了业余选手小组赛六场比赛全部失利,却微笑着离场;天津跳水运动员苏嘉杰失误,从泳池边摔下。山东队主帅李立杰如箭般冲上前,双手做出防护动作;女子网球决赛结束后,王曼昱和孙颖哈互相称赞——“当今女子网坛最好的运动员”和“她更好”。
我们没有忘记举办全运会的初衷。群众性赛事包括23项大项、166项小项,从8岁的航空模特到81岁的乒乓球运动员。预赛参赛人数超过16000人。许多竞技体育项目都增设了青少年团体比赛,利用比赛扩大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储备库。
11月21日,闭幕式上,参赛队伍代表入场。新华社报道 摄李志鹏
——潮流与传统的碰撞,历史与未来的交融,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酷炫的高科技技术的融合,为14亿人创造了新的“湾区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的价值凸显。龟游、舞狮、雄浑的武术、悠扬的粤剧,开幕式充分展现了国际水准、中国风范、岭南之美。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蓉蓉”成为顶级“大湾鸡”。全民嘲讽和“二次变迁”体现了市场的温情和文化认同。盲人《三国舞狮》一举成为销量冠军。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上,一只巨龟在体育场上空“游动”。博士学位新华社记者 卢汉鑫 摄
农庄内外,文明创造了另一层风景,温暖是不变的文化文化。开幕式结束后,数千名观众按照规定有序离开场馆;在南狮体育场,一名球员不小心从梅花桩上摔下来,人群纷纷用普通话和粤语欢呼;数千名“小海豚”志愿者以灿烂的笑容和专业的服务为比赛保驾护航,其中香港1.6万人,澳门3500人。
高科技引人注目,脚踏实地。 “大万鸡”与人形机器人沃克的百米对决吸引了无数关注。自动驾驶公交车和人工智能手语翻译确实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湾区老博物馆焕然一新,绿色电力助力节能减排,观众坐稳通过AR导航,与数千人共享稳定的高速网络连接——智慧生活的“全国交通样本”,折射出未来城市生活的图景。
11月17日,在田径比赛开始前的热身活动中,机器人和吉祥物愉快、欢乐地驶入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新华社记者 周木 摄
——零丁洋,桥飞。粤港澳正携手实现深度融合“加速”,中国人民正在谱写时代的强音。
粤港澳大湾区的不同面貌在全运会舞台上展现。当开幕式同时在广州、香港、澳门升起五星级红旗时,当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和马拉松运动员跨越山海时,当粤港澳代表队以同样的热血和清晰具体的方式站在一起人民的愿景。
对于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全运会是一次落地检验,也是一次跟随。 “预先查验、封闭运行、无接触通关”,从开闭幕式到跨境活动,粤港澳合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未来深化大湾区互联互通积累了宝贵经验。近期,7秒刷脸通关政策和“粤车南下”政策落地实施,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从愿景走向现实。
11月8日,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比赛的运动员骑行在港珠澳大桥上。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全民运动会,以体育之名,齐心协力,大湾区凝聚更广泛的发展共识私奔。硬连接、软连接,最重要的是心的连接。今年早些时候在北京训练的香港体操运动员曾启源形容自己在北京“被传统文化包围”,“内心深处充满了归属感”。广东马拉松选手蔡秉宪回忆道:“比赛过程中,我和香港选手满头大汗,奔向同一个终点线。”澳门三人篮球女队队长陈敏琪用普通话一字不差地说:“我们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十五运会的火炬已经熄灭,但这把来自南海深处的火种将继续用体育之光照亮大湾区的梦想和未来。连海、相知、团结对话,中国人将在祖国富强、国家伟大复兴的铿锵节奏中携手并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