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纸的高强硅钢领先世界,可满足仿人机器人

薄如纸的高强硅钢领先世界,可满足仿人机器人等行业需求。武钢“希望工程”提前达产交付“钢铁新需求” 武钢股份新能源无取向硅钢项目车间。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媛,通讯员程琳、杨林、张欣欣)11月13日,我们从武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武钢股份”)获悉,该公司新能源无取向硅钢项目自今年6月投产以来,仅用了4个月就达到了生产目标,远超正常进度。 值得注意的是,达产当月,截齿、轧机、热处理、精整四大工艺单元产量超额完成10%,为明年实现开门红的年度生产目标。 无取向硅钢是一种碳含量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其电磁性能和物理性能均超过普通钢。是制造高性能电机和变压器的主要材料。从无人机转子电机到水电站发电机组,无取向硅钢无处不在。高端品种的价格是普通螺纹钢的2至3倍。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仿人机器人等产业异军突起,产生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钢铁新需求”。 2023年6月,硅钢硅新非能源型项目开工建设,设计年产能55万吨,可满足4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需求。今年6月,生产线投产已顺利进行。试生产首月产能突破2万吨,其中包括全球领先的0.1毫米高强超薄无取向硅钢,在全球亮出了“武钢制造”的新名片。 “新能源非重点硅钢项目是武钢的重大项目,也是提升硅钢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的‘希望工程’。”武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顺利竣工,标志着工艺选择、施工调试、生产组织等方面完全达到了设计预期,标志着武汉钢铁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据了解,新能源非专用硅钢项目在爬坡过程中实现了“两高两快”提高生产能力。一是生产效率高,机组连续轮转仅用24天就完成了月度目标,创下行业纪录;二是品种难,10月产能爬坡期间,高端硅钢该品种成本100%;三是质量快速提升,产品一次性合格率创历史最好水平;四是人机融合快速,新员工平均仅3个月就通过技能考核并实现独立上岗操作。 从为新中国产出第一口钢水的一号高炉,到开创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先河的“1.7”工程,再到硅业领先的无取向硅钢项目的竣工,武钢始终以钢铁报国为奋斗目标。 我们要努力落实,抓紧每一天,推动进步。相关人士我武钢负责人表示,武钢将进一步推动现代科技与产业创新结合发展,攻克更多技术难关,生产更高水平的钢铁产品,以“湖北的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的需要”。 带着雄心和勇气滑行 铿锵有力的轨迹 □ 湖北日报评论员 武钢新建零能耗硅钢项目提前达产,产量超预期。 这不仅表明建设进度远远超出预期,更展现了高度热情和说服力的心态和战斗行为。 重大项目的提前达产,得益于技术人员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也得益于工厂员工更加努力和坚韧。面对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挑战,我们推动自己并面临困难。 “比、学、赶、超越”的氛围清晰而深刻。 如此强大的环境,使得施工记录不断刷新,质量指标不断优化,最终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惊人的“加速度”。这种不许平庸、力争上游的雄心壮志、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在铁炉乱火中激情澎湃、熠熠生辉,熠熠生辉。 钢铁行业是共性传统行业和重点行业,转型之路并不平坦。武钢生动的技艺成功证明,只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完成不了的任务。这种来自实践、磨练出来的自信,是我们应对困难最重要的信心。面对风险和挑战,创造新的事业。 客观地说,包括钢铁在内的许多传统产业仍然包袱沉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许多企业奋发图强、推动“创新”的故事大声告诉我们:老树一定能长出新枝,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关键在于你能否表现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愚公移山”的坚定,有勇气在路上打破希望与希望,与时间赛跑,在荆棘丛中闯出一条新路。 当前,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你走得慢,你可能会慢;如果你走得慢,你可能会慢。如果你迟到了,你可能会错过机会。面对广告成百上千对手争先恐后的现状进则退,哪里能找到新的优势、打开新的视野?只有靠努力,才能冲破重围。 志向和英雄气概,蕴藏着积极进取的活力,积聚着深厚的团结,展现出坚韧和耐力,激发出伟大的创造力。在生命一切条件的形成中,它们是无论风雨无阻前进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