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配备AI大脑,运维效率飞跃。 “大禹”从水

湖北日报讯(记者马文军信徐艳丽)10月17日,三峡武汉科技创新基地机房内,一排排服务器正在安静运行。随着指示灯亮起,三峡科技园研发的大宇模式(以下简称“大宇”)正在悄然改变千里之外的电站运营管理模式。这是我国水电行业诞生的第一个自主可控垂直大型模型。从治水到“治数”,这个以古代治水英雄命名的大型模型从武汉出发,在数字世界中挖掘新的智慧河流。三峡科技园区数字智能技术创新中心人工智能课题组负责人表示,“大禹”的突破在于水电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 “虽然一般“大模型知识面广,往往想当然,在专业领域容易犯现实错误。”为了让“大宇”热衷于业务,团队投入了大量心血,收集了6万多份专业资料,精准标注了8万多组高质量数据集,处理了25.4万条文本,构建了覆盖953个主要设备设施的运维知识库,为模型建立了大型水电专业知识库。 “大禹”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在电站建设和运营中,工作人员只需询问即可快速得到设备机理、故障诊断等方面的专业解答。安全生产检查效率提高3倍以上。科研项目评审时间比传统方法缩短10%。去年9月2日,《大禹治水》在中国三峡武汉科技城展映创新基地发展大会。一年来,模型总调用次数超过5万次,极大优化了业务的日常工作。今年3月,“大鱼”问答系统完成重要升级,采用了当前最前沿的链思维大链思维模式,形成了“专业深度+通用智能”的一体化技术架构。今年起,江岸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将根据需求继续帮助扩大大型模型应用。在新公布的湖北省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典型场景名单中,江岸区共入选7个场景。未来,“大禹”将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从智能水电生产运营到安全管理和水上安全控制、航运功能和其他领域,帮助不断提高保护枢纽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