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放流40万尾珍贵鱼苗助力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

2025年武汉水生生物繁育放流(第二批)活动。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然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 杨然 通讯员秦天龙)11月18日上午,2025年武汉水生生物繁育放流(第二批)活动在武汉市渔政管理局WARF举行。冬日的阳光下,40万尾鲻鱼和长鼻鱼种投入母亲河的怀抱。当天,共放生鲻鱼(8-10厘米)20万尾、长尾鱼(10-15厘米)20万尾。鲻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鼻鲻为湖北省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此次活动将有效改变长江鱼类资源,改善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有利于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每年11月是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人工实施繁殖放流是巩固和扩大长江十年禁渔成果、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实际行动。通过繁育放流,可以进一步增强公众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为全社会营造关爱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环境,共同保护“美丽长江”。鲻鱼和长鼻鱼种。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然 摄 近年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将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宣传释放和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作为落实“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 2021年以来,累计放流鲟鱼、鲻鱼等珍稀濒危鱼类70万尾,为恢复渔业种群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本次繁育放流活动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水务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湖北省武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援中心、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武汉市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武汉市渔业协会等社会公益单位和团体代表的见证下进行。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大保护、不大规模开发并举,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加强中华鲟、鲻鱼等珍稀濒危鱼类的人工养殖放流,强化水生生物保护等各项措施,为保护水生生物作出新贡献。推动武汉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