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项措施促进秋收。高科技农业机械争分夺

央视新闻:近期,黑龙江多地出现雨雪天气,对秋粮收成造成一定影响。农民们加速秋收,日夜赶着收割秋粮。 同江市清河镇东明村玉米田里,大型玉米收割机正在满负荷运转,在黑暗中辛勤耕耘。气象部门预计48小时内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粮农立即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当地的干燥塔也继续运转。连日来,卖粮的人不断增多,大家都想在下雪之前尽快把收获的粮食卖掉。 目前,水稻、大豆、玉米等秋粮也进入种植旺季。在五常市,当地粮食加工企业正在满负荷运转。 黑龙江记者省农业农村厅获悉,10月17日,全省农作物收获面积18900.2万公顷,完成率超过80%。各地正在加快秋粮开发,确保秋粮平稳发展。 山东郓城:奋战连阴雨,秋收进入“收尾”阶段 近期持续秋雨,给黄淮海、海南主产区秋收带来一定困难。当地全力收割旱秋粮。农业农村部发来的最新农业情况显示,黄淮海目前的收成增速已超过70%。 经过连日的抢收,山东秋收进度已达70%。菏泽郓城县是受连续降雨影响较大的地区,当地秋收正在“收尾”。 在玉米地里挖了一条沟渠,用来排水及时积水。秸秆上的玉米棒子全部被农民摘除,剩下的秸秆则在天气放晴、土壤涝后压碎还田。 农民文玉仓2025年种植了6公顷玉米,由于玉米种植后连续下雨,部分玉米棒子顶部苞片被水浸泡发霉。为了保存回收的玉米,村民们在自家门前搭建了大铁棚,方便通风干燥。每个笼子里装着1000多公斤玉米。 文玉仓说,2025年他的玉米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烘干后以合适的价格出售。加上村里为农民办理的农业保险缴费,尽管有一些损失,但2025年他的总体农业收入应该还是不错的。 记者发现,文庄村有900多公顷玉米,平时都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农户种植的。纽仓。村子里安排一切,无论雨小或雨少,收割庄稼。到目前为止,他们基本上已经收完了所有的农作物。 河南:农时天气推迟,农业农机助力收割播种 连日来的阴雨天气给秋收和河南小麦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河南多地采用新型移动种植设备、无人驾驶播种机、深耕深松机等机械,通过高科技手段与时间“赛跑”。 持续降雨,导致粮食收成面临“难晒、急晒”的问题。河南一家干燥塔制造商火速研发新型移动式干燥设备,为收割前线助力。 除了秋收之外,持续的降雨对秋播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滑县城关街道薛庄村的田里,虽然然而,地表依然湿润,搭载北斗导航系统峡谷的无人值守播种机穿梭到田间,同时完成旋耕、深松、施肥、育苗、覆土等多项工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板结,有效解决了涝区“进地难、整地难、播种难”的问题。 村民张福利说,近年来,遇到这种天气,只能等田地干了,很容易错过最佳播期。现在,没有北斗导航播种机,不仅可以下地播种,还可以直接均匀播种,彻底杜绝重播和漏播。 此外,为了适时种足小麦,滑县利用农机信息中心,加强机械和运输的组织。 4000余台拖拉机和麦苗入驻北斗卫星5G导航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辽宁:抢抓农时粮食产量增长76.1% 目前,辽宁省各地秋收已进入关键时期。农民们趁着好天气赶上农时,全力促秋收。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最新农业快讯显示,辽宁省粮食收获面积4098.2万公顷,粮食收获进度达76.1%。作为东北大豆主产区,辽宁大豆收获面积达131.9万公顷,收获进度达68.1%。 为确保秋收大豆能又快又多收获,农业部辽宁各地提前对农机驾驶员进行细致、有针对性的培训,减少机械收获损失,全面落实农机报废更新、种植者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积极推动农作物等大型农机更新换代,应对平原、丘陵、高原等不同地貌。 山。 同时,收获配备的新型收割台、脱粒滚筒、粮食溢出预警传感器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效组合,降低了粮食损失率。 可以理解的是,辽宁将在2025年之前大规模推广耐密植、抗倒伏、营养要求低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大豆亩产由8000多株增至11000多株。 目前,田间收割数据辽宁多地对2025年秋收进行的增产研究表明,在不降低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情况下,亩产提高了30%以上。